国庆的红旗与中秋的明月完成一场浪漫邂逅,为期8天的双节假期也画上了圆满句号。这个假期,南京地质博物馆以“探索地球奥秘,共赴家国团圆”为主题,打造了一场兼具科普深度、互动趣味与节日温情的自然文化盛宴。据统计,假期期间博物馆连续延时开放8天,累计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,免费发放了近万件精美矿标明信片、院士主题明信片和恐龙主题宣传页等科普物料,成为许多家庭、研学团队的“双节打卡地”。现在,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藏在岩石、矿物与化石里,更藏在科学精神中的精彩瞬间吧!
小朋友们在恐龙世界展厅体验互动游戏
游客心声:这趟“地质之旅”,收获的不只是知识
假期里,博物馆的“留言簿”写满了大家对地质学的喜爱和对科学家精神的感悟与认可:
一位老年游客写道:“我深深地感恩那么多的地质人,不辞劳苦支撑了强大祖国的一片天地!”
一位家长留言:“带孩子来参观,他一开始只关注化石和矿石好不好看,后来听了李四光爷爷的故事,主动说‘以后做事不能怕困难’,这种精神熏陶比学到地质知识更珍贵!”
大学生志愿者在结束了假期服务后也感慨道:“‘追寻地质先驱足迹’展让我深受触动,地质研究不仅是探索自然,更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担当。”
主题展览:在地质故事里,读懂“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”
双节期间,南京地质博物馆推出“追寻地质先驱足迹 赓续报国赤子之心”临展,让游客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,感受地质先驱的报国热忱。展览分为“中央地质调查所与南京地质博物馆”“中央地质调查所迁移路线”“抗战时期的中国地质学界”“抗战期间的发现”等板块,线上线下同步讲述抗战时期地质学家们面对民族危难与艰苦环境,坚守职责,贡献专业知识,践行爱国情怀的感人故事。不少游客在展前驻足良久,孩子们认真聆听先驱故事,家长们则被“为国找矿”的赤诚所打动,有观众感慨:“地质先驱用一生诠释了‘报国’二字,这种精神应当传承和发扬。”
特色活动:动手又动脑,在互动中传承科学家精神
除了常规展览,南京地质博物馆还围绕“科学家精神”设计了多场互动活动,覆盖亲子、青少年、科普爱好者等不同群体,让“逛博物馆”变成“学先驱、悟精神”的生动体验:
1.“玩转地质博物馆”活动
这是假期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,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,家长与孩子共同探寻“镇馆之宝”和重点展品,了解抗战时期杨钟健院士与“中国第一龙”背后的故事,引导孩子学习地质先驱的坚持与热爱,亲子互动中满是对精神传承的思考。
2.“地质古生物科普电影大放送”
国庆中秋假期期间,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恐龙世界展厅的放映厅内循环播放“探秘地球”“恐龙王火山之旅”等科普影片,深受青少年的喜爱,场场座无虚席。电影散场,孩子们还在兴奋地交流,憧憬着作为“小小地质学家”去祖国各地发现更多的恐龙化石。
3.“李四光地质探索角”体验活动
“李四光先生被称为中国地质之父,创立了地质力学。有人说他的构造模拟实验是在玩泥巴,那么,如何用泥巴来更直观地感受地壳的运动呢?让我们一起来复原李爷爷的实验吧!”这是国庆期间深受亲子家庭喜爱的一场活动中,博物馆科普老师的开场白。
在这场体验活动中,科普老师通过多媒体回溯李四光先生的科研历程与伟大贡献,以动画展示,生动演示了多样的地质地貌,让孩子们快速掌握地壳的运动方式。再借由近距离观察李四光的泥巴实验1:1复原装置,并让孩子们亲手操作,直观感受地壳不同运动形式的过程及结果,在“玩中学、学中思”,让‘地质力学理论’与‘科学家精神’同步传递。
暖心便民:细节处见关怀,让参观更舒心
为切实方便游客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的参观游览,南京地质博物馆也推出了多项便民服务举措:假期免费开放内部路面停车位,有效缓解周边停车压力,让自驾游客无需为“停车难”烦恼。在大厅服务台设置行李寄存处,提供免费寄存服务,游客可轻装参观,不必担心行李携带不便。同时,博物馆全面完善无障碍设施,增设无障碍通道标识、无障碍卫生间及休息区,为老年游客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贴心便利,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舒适、安心地享受地质文化之旅。不少游客对这些便民服务赞不绝口,有自驾游客表示:“节假日能停进博物馆太方便了,省去了找车位的时间,能更从容地参观。”
精彩不散:以科学家精神为引,探索永不止步
双节假期虽已结束,但南京地质博物馆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地质科普的探索从未停歇。接下来,博物馆将持续更新主题展览和专题科普活动。关注南京地质博物馆官方公众号,可及时获取展览更新、活动报名及法定节假日便民服务提醒等信息,不错过每一场“精神与知识的双重盛宴”。
这个双节,我们在南京地质博物馆遇见了地球的亿万年故事,更遇见了一代代地质先驱的报国赤子心。未来,期待与您再次相约,一起追寻先驱足迹,探索自然奥秘,让地质报国精神在时光中永续传承!(南京地质博物馆)